您的位置:首页 >首页栏目 > 关注 >

多元阅读让生活更有滋味_环球看热讯

在南宁市图书馆,读者在书架旁查阅书本。记者黄维业 摄

读者扫码聆听电子书。记者黄维业 摄

在南宁新华书店23号店,读者安静阅读。记者黄维业 摄


(资料图)

  春光明媚好读书,墨韵飘香沁心扉。有人说,有的无法到达的地方,文字可以带你过去;有的无法经历的人生,书籍可以带你经历;有的无法面对的困境,书中道理可以给予勇气和力量……

  阅读一直是人类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活动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,市民阅读和获取知识的方式趋向多元化,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。

  如今,南宁各类新型特色书店、特色图书馆频频亮相,不仅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体验,还集文创、沙龙、展览、剧场等多样化功能于一体,“变身”新型公共文化空间,为市民追求新的文化体验增添了好去处。同时,随着科技的进步,数字阅读、社交化阅读正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,阅读兴趣愈发高涨,阅读氛围也愈加浓厚。

  ●汇聚多重功能—— 让阅读更加有趣

  在南宁新华书店23号店,读者捧着一本书静静阅读,书籍、科技、互动,渗透在实验书店中的未来感扑面而来;在403禾集,书店、美术馆、剧场的种子在此间自由生长,为读者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。这些书店改变过去单一的功能,提供了更多生活方式产品和服务,成为集阅读书籍、休闲生活、展览空间、文化讲座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空间。

  走进新华书店23号店,内部空间崭新明亮,读者们在拱形门洞下捧书静读,小朋友们在儿童阅读空间里席地而坐,舒服自在地品读着心仪的书本。空间书房里,英文原版书、桂版书、知名作家亲笔签名书等珍贵书本令人目不暇接;中信童书馆、亲子共读空间收纳了各式童书,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这里享受亲子共读时光。

  不得不提的是,该书店的互动感应投影大屏与人脸荐书互动系统增添了科技感,读者抬手轻触互动投影仪,就能了解新华书店的发展历程,“刷脸”就能体验新奇的选书方式。

  “新华书店23号店根据‘新型的新华书店+网红书店+未来书店实验室’三个定位进行打造。书店还开设了时间剧场不定时开展艺术策展、互动式脱口秀、即兴戏剧等活动,为市民带来阅读思考的新型空间和多元文化碰撞的体验集合场所。”新华书店23号店有关负责人张晓向记者介绍。

  走进403禾集,工业风的设计别具一格,一排排书架间,读者们点上点心和饮品,在轻松、安心的氛围里享受阅读。403禾集策划陈佳琳告诉记者:“书巢书店2019年进驻403禾集,围绕‘一本书的多种表达方式’核心理念进行打造,通常以零售型策展中的主题艺术书展形式展示和介绍书籍。”

  书巢书店,一处半封闭的门洞被设计为“春日防空洞”的展览形式,往门洞里走,两侧书籍散落其间,一把藤椅、一只木马,读者可在其间寻到一方静谧。“知识需要延续,这里的设计理念是‘存放、储藏知识’,其中放置着我们称之为‘书店合伙人’的朋友们所捐赠的书籍和青秀区图书馆提供借阅的书籍。”陈佳琳介绍,当前除了传统的图书、文创零售,书巢书店还常备剧读会、读书会、“小店长”等丰富多样的线下活动,同时结合红椅剧场、留白美术馆等艺术空间开展多样主题活动,提升文化服务,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。

  ●突出主题特色—— 让阅读更加活跃

  赏春光,品书香。在青秀山附近的邕州阁,南宁市青秀区图书馆邕州书院馆就坐落于此,阅读室里的玻璃幕墙将室内外景色融为一体,读者坐在木椅上阅读图书,小憩抬头时,便可看到远处青山秀丽、草木葱郁。

  “为打造沉浸式的全民阅读文化体验新空间,南宁市青秀区图书馆邕州书院馆进行升级改造。”南宁市青秀区图书馆副馆长范艳琼介绍,现在的邕州书院馆还设置了八桂、东盟、党建、音乐、电影、亲子等独立的功能书房,每间功能书房有主题、有特色,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。

  在东盟书房,邕州书院馆联合市外事办打造了“南宁国际友城文化空间”,通过东盟各国特色礼品展览,为读者提供了解东盟国家文化历史的平台。

  在亲子书房,充满童趣的壁画、捧着书安静“阅读”的布朗熊、大大的白色滑梯,还有许多精美的儿童绘本,让市民能够和孩子享受美好的阅读时光。

  在今年世界阅读日期间,邕州书院馆开展了一系列活动,广西特色图书展、非遗文创展、东盟文化展、民俗文化展等主题展览为读者拓宽了视野,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讲座、“悦读·青秀”主题阅读分享读书会、“爱上阅读”三月三主题双语绘本讲座等活动持续开展。在青秀区首届“书林大会”上,参赛的读者们以“评书”或“阅读分享”的形式对书籍作品进行讲述和解读。

  范艳琼表示,希望为市民提供一个阅读环境优美、文化氛围浓厚的沉浸式书香体验公共空间,丰富文化生活。下一步,青秀区图书馆将继续探索“文化+艺术”跨界融合发展路径,打造一处城市“文化会客厅”。

  ●改变传统方式—— 让阅读更加时尚

  在南宁市图书馆内,处处可见读者的阅读身影。他们在阶梯式新书阅读区里捧书静读,在整齐的书架旁低头查阅,在沿窗排布的原木色阅览桌椅旁徜徉书海。

  “我每天会用大约30分钟的时间进行阅读”“闲暇时间会带孩子来图书馆看看书”“会使用听书等方式进行阅读”。记者发现,当下市民的阅读偏好不尽相同,阅读方式中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并行,电子阅读比重逐步提高。

  张颖是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四学生,她说:“目前的阅读方式以电子阅读为主,在手机上使用微信读书软件,在平板上导入PDF格式的书籍进行阅读。”因为专业课的阅读需求和电子阅读的便携性、灵活性,张颖和同学大部分时间采用移动端形式进行阅读。

  随着数字化阅读不断发展,电子书、听书、少儿有声读物、朗读亭等让读者有了更多的读书选择,不知不觉中改变了阅读习惯。“有整段阅读时间的时候会优先选择纸质阅读,如果工作忙的话,我也会利用吃饭、午休等时间使用电子阅读软件进行阅读。”市民林先生坦言。

  记者在走访中还了解到,社交化阅读备受欢迎,让阅读不再“孤独”。线下,读者通过参加读书会、阅读沙龙等方式与他人共读,分享阅读感悟;线上,读者通过阅读软件中的读书弹幕、读书笔记等方式,在段落中点击画线部分查看其他阅读者留下的见解。

  科技的发展给读者带来各种新的阅读体验,从纸质书到电子书阅读器,再到融入社交功能的电子阅读软件,读者群体不断扩大,推动全民阅读持续走向深入,让百姓享有更加充实、更为丰富、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
  本报记者吴潇

标签:

图片新闻

精彩新闻